75年前的今天,是中华民族耻辱的日子、痛苦的日子、悲惨的日子——南京大屠杀。1937年12月13日的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,它被称为是“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”,“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”。昨天、今天与明天,我们在任何情况下,都不能忘记这一天,不能忘记这一伤痛。纪念是为了永远“勿忘国耻”,更为了明晰“知耻而后勇”。
“勿忘国耻”的核心要义是记住中华民族耻辱和伤痛的历史,让后代牢记落后挨打的历史,激发出爱国热情、报国之志,为中华崛起与复兴而努力奋斗与拼搏。历史的耻辱是今日奋进的动力。我们之所以要铭记历史上的耻辱,就是为了在今后的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,为美好未来奠定基础。铭记国耻,不是为了培养仇恨,而是牢记历史的教训,知耻而后勇,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时强调,中华民族的昨天,可以说是“雄关漫道真如铁”。近代以后,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、付出的牺牲之大,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。但是,中国人民从不屈服,不断奋起抗争,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,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,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。并告诫全党同志必须牢记,落后就要挨打,发展才能自强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刊发社论指出,历史深刻昭示,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。在亡国灭种之际彻底觉醒,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捐弃前嫌,在14年抗日战争中空前地团结在一起,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,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。前进的道路上,有中华儿女的坚定团结,有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,必定形成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。
勿忘国耻,我们就得重塑“耻感文化”。有观点认为,今天的社会非常需要“耻感文化”。斯宾诺莎的《伦理学》中说,耻辱是从我们感觉羞耻的行为中产生的一种痛苦。痛苦留下深刻的记忆,痛苦催人奋进,痛苦令你向往快乐。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,中国复兴之路在中国人的脚下,审时度势,从历史中汲取教训,在当代里凝聚力量,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、紧迫感与责任感。
中华民族的明天,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。行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,我们有自豪感,亦要有“耻感”,因为奋进离不开“正动力”,亦离不开“逆动力”。铭记昨天,给力今天,才能展望明天。 |